咏春拳小念头是什么意思
一、小念头是咏春拳一个初级套路,它的动作招式不多
但它集中了咏春拳攻防的最基本的招式和手法,练好小念头各个招式动作组合
就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以“小念头”作为咏春牌第一首拳套之称别具含义:咏春拳,从安全到万全。
二、套路简介
正解
修习咏春拳,首先是为了有能力制止身体受到侵袭的行为。
在这个基础上,人们可以获得从身到心、从安全到万全的满足,安以常乐。
修习咏春拳,只有完全掌握《小念头》的正念解,才能通畅晋级修习。
通常,传统老师傅对新入门子弟教授咏春拳开式时,都会讲一句:小念头不正,终生不正。
然后,开始逐步检查确认子弟的心念领悟力和肢体能力,以确定对其授业的程度。
所以,传统教法,百人中未及一人能修至中级
只能停留在《小念头》阶段;千人中未及一人能修完全套咏春拳。
理念
1.咏春拳是“武法”而不是“兵法”。
兵,战争中的核心角色,是战争中用来攻击对手的“工具、用具”;
战争不是单纯的打斗,它代表(人类)有计划有目的的相互弑杀,以攻击(对方)手法为主。
占戈为战。武,以自保为核心目标的技击、技术或方式,包括消、防、卫等。
止戈为武。使用(包括但不限于)打斗等手法,来达到停止战斗的目的。
这是“攻击别人”与“保护自己”的区别
也是咏春源于上古皇族宗室、用于自身自保而秘而不外传的核心原因。
2.守得住,才能攻得破。
中线理念:对敌时,取我方与对方的膻中穴、连成一条直线,我们叫中线。
我们把双手摆在中线的高度位置,这样我方就可以以最快的距离上下左右
从而打到对方的重要器官的同时、有效的保护好自己的重要器官。
3.形成实用搏斗观念:
在搏斗训练时,我们不太注重“招式”的训练
因为情况紧急时一般人是不会记住(应对招式标准答案)的。
我们一种会对学员进行“观念”训练,以此形成我们的第二本能:
第一个观念:无阻碍进攻,这是理想的状况;
如果对手防守的很好,我们就用第二个观念:
黐(若即若离)住对方,同时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意图、位置、方向等、找出漏洞攻击对方;
如果对方攻击的力度很强,这样我方就让开身体
以四肢留住对方来式,这样我方就可以用第一个观念攻击对方;
最后一个观念是如果对方退、我就跟上去。
这样,就完成了一个循环。掌握以上三个观念
修习成自身的技术反应,身强心正,日晋丰茂。
念头正、终身正。
武术,就是作为一位武人所使用的技术,它包涵了一位武人内在的心性、思想
及外在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的修为。
而修武,则是在建立正确的观念、修习“止”功开始的。
进攻与防守
1.对外,制止自己身体受到侵袭的行为。
止,是“制止侵袭”的“自保”技术。“自保”技术其实比“侵袭”技术强大非常多
因为达到“自保”必须研究万千种“侵袭”破解方略,才能拥有高度的自保能力。
2.对内,停止自己对外制造伤害的行为。
止,是修习“停止制造伤害”的自控能力。
这是一项高度自保的自我修炼,拥有“不去制造问题出来给自己解决”的能力。
天下本无事,才是真本事。
中国武术文化,就是一套全面精湛的“自保”文化,而非“攻击”文化。
因为攻击最终也是为了获得生存、生活、快活、快乐,而不是为了攻击而攻击。
一旦攻击(打江山)成功了,就必须学习如何坐稳江山,保全江山,才得以安乐逍遥。
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……中国古代五大一统王朝、历代沉淀,无不如是。
止戈为武。使用(包括但不限于)打斗等手法,来达到停止战斗的目的。
这是“攻击别人”与“保护自己”的区别
也是咏春拳源于上古皇族宗室、用于自身自保而秘而不外传的核心原因。
因为“制止侵袭”,是自保的基础。
咏春拳,是一门中国传统武术,是一门制止侵袭的技术。
在这个基础上,我们可以获得从身到心、从安全到万全的满足,安以常乐。
咏春拳小念头是什么意思
- 上一篇: 国家为什么禁止学咏春拳的原因
- 下一篇: 咏春拳基本功是什么
最新留言